找到相关内容91篇,用时3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消业往生带业往生

    这种含意。比如“比丘”云:‘如持大石置于船上,藉船力故,石不沉没。若无其船,小石亦没。’石喻世人所造的‘业’,船喻佛力。这不是很明显的说藉佛力故,可以带业往生吗?所以我们净宗行人,只要信坚愿切,...道妙。因之要请诸方大德,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一下,得出个正确结论,扫清疑云,以正视听,而免后学步入歧途。   要评判这一问题的孰是孰非,要将这二种论点的由来搞搞清楚,然后经过比较讨论,就不难看出它们的...

    元音老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32381269.html
  • 佛教轮回思想的论述分析[*]

    与论辩的篇幅长度于历来经典中很少见到,并且彼此论辩的结构井然有序与富有戏剧性的张力,且又是佛弟子所说,为此一般认为可以与《比丘》相提并论。[23]  依赤沼智善的整理,南北传阿含里与《弊宿经...较为合理与贴近文意。由于该的内容乃是具有佛教比丘身份的鸠摩迦叶尊者与弊宿王的对话,这媲美《比丘》里比丘与弥兰陀王的对话,而后者亦被称为《弥兰陀王所问》(Milinda-pa?ha ...

    吕凯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4742598.html
  • 第三只眼看净土

    念佛法门是“六念”[15]之一,其意义主要是念佛能离怖畏,可净除业障,死后可生天,不堕三恶道,决定向菩提道。《比丘》卷下说:“王又问:卿曹沙门言,人在世间,作恶至百岁,临欲死时念佛,死后者...比丘》,《大正藏》卷32,717中。   17、《妙法莲华经》,《大正藏》卷9,9上。   18、《阿弥陀》,《大正藏》卷12,347中。   19、《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卷12,346...

    菩提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049950.html
  • 永明延寿的生因说

    是后心名为大心,及诸根事急故,如人入阵,不惜身命,名为健人。故知善恶无定,因缘体空,迹有升沈,事分优劣。真金一两,胜百两之叠华;爝火微光,燃万仞之积草。[8]   此即引《比丘》所说,谓众生...善根因缘的重要性。   此外,前面已经讨论过的《万善同归集》关于临终十念的问答中,对《比丘》和《大智度论》的两段引文,分别揭示了如来的本愿功德威神之力和众生的决定勇猛善根之力的意义,但是在论述...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1457162.html
  • 论阿富汗新发现的佉卢文佛教经卷

    相似却更为典型的一个事例是《比丘》即南传巴利文经典Milindapa~nha。这部经典产生的年代不是最早,但也不太晚,而且同时被南传和北传的佛教系统接受和承认。只是南北的传本在内容上...发现的梵本断片。再有两种“”。一种讲到“四禅定”,另一种部分内容与巴利经藏中的《增支部》中的部分段落很接近,因此也许可以被认为是乾陀罗语佛经中相当于梵文经藏的《增一阿含》的某一部分。  二、“论...

    王邦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145823.html
  • 无我与空

    eva? khandhesu santesu hoti satto ti sammuti.  6 Milindapa?ha, p. 26ff.《比丘》卷上,大33, 696a以下。  7 《杂阿含...的,于此等并没有所谓“我”的实体的存在。 5 此偈在佛灭度二、三百年后,(Nāgasena)比丘有为弥兰陀王(Milinda)做更进一步详细的解说。6  以上是有关“人无我”譬喻性的通俗说。其次,...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348002.html
  • 印度的佛教艺术

    我们都知道,亚历山大虽是马其顿人,但他于西元前三二六年侵入印度的目的,便是将希腊的文明,加惠印度。到了西元前一百六十年代,又有一位希腊将军,侵入印度,占有了恒河上游各地,就是比丘中所记的弥兰陀王...灭相。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伽卷八,有因为彩色的壁画陈旧不清时,比丘予以重新再画的记载。  在上座部的法藏部所传的长阿含中的世纪,描写天上、人间、地狱、神道的各种世界,已完全是用艺术手法。法藏部在...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451537.html
  • 印度佛教对于原始基督教之影响

    (Nagasena杂宝藏称为伽斯),问杂佛教的教义;现存巴利文之“Milinda-Panha”(弥兰王问)与东晋(三一七——四一九)失译之《比丘》即为明证。此书于一八八九年经 T. ...。王问左右边臣言,国中道人及人民,谁能与我共难经道者。……王即乘车,与五百骑共往,到寺中,王与野和罗相见。……时者,诸沙门师。常与诸沙门共出入,诸沙门皆使说时皆知诸经要,难能说十二部...

    朱谦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5252082.html
  • 经典中的乌语花香

    香薰身,使令清净。以象身有香气,故用象形表之。   位于中印度摩竭陀国伽耶城西南之伽耶山,以山顶形似象头,故称为“象头山”。   《比丘》之当事人,系伽犀之略称,意译为龙军,或象军。其本生曾为一象王,佛世时与佛同依止林间,朝暮承事佛陀。佛灭后,至一寺中闻法听,殁后,转生为一婆罗门,入山修道。得一友,两人各发愿言,一愿出家求罗汉道,一愿为王得自在。是后两人各自命终,再转生,即比丘...

    慈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2857962.html
  • 大藏经及其变迁

    法护等人的注疏,锡兰的编年史、史诗,佛教论着、经义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有《弥兰王问》(汉译《比丘》)、《清净道论》(相当于汉译《解脱道论》,有新汉译)、《岛史》、《大王统史》等等。我国在解放前曾...  佛教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统称之为一切、大藏经和三藏等等。藏有"箧藏"的意思,它分为(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律(为僧侣和教徒所制定的行为规则)、论(对教理的阐述,论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3566418.html